医汉(春溪笛晓)_26 第 26 章 打下就好(1 / 2)_医汉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26 第 26 章 打下就好(1 / 2)

医汉 春溪笛晓 4226 字 10个月前

别说霍善,连孙思邈他们都没用上草纸,不过李时珍已经介绍过了,明代已经做到百万长篇都能印出来卖,草纸当然也供应得上。只是要用草纸,也得是有点家底的人家,毕竟到了村里头谁舍得天天拿纸擦屁股。

        孙思邈没想过自己要和人探讨这种问题,但是都已经聊到这里,他自然也不介意聊下去。

        学医的,面对什么粪啊尿啊、血啊肉啊、肠子啊内脏啊,全都得达到碰上后面不改色并认真观察的水平。要是达不到的话,受罪的估计还是医生自己。

        孙思邈道:“你如今手头钱不少了,草纸当然是用得上的。要是你自己开个造纸作坊,那估计造上一批就够你们用一整年的了。”

        霍善听后很是高兴,欢欣鼓舞地跑去找李时珍刷跟诊任务。

        李时珍说过,等跟诊结束后就带他去造纸作坊学那造纸之法。他记性好,自己学不会也不要紧,记下来回去跟师父讲,师父肯定能帮他造出来!

        霍善对他师父信心满满,感觉世上没有他师父办不到的事。

        只要知道办法,怎么可能造不出来呢!

        刚回到新丰县安排庄子上各项事务的李长生:?

        接下来霍善很安分地跟着李时珍跑了几个告假官员的府邸,还真的在里头揪出两个装病的。

        对方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可能近来转好了。”

        锦衣卫都督陆炳对此不予置评,并暗示对方最近他们陛下心情不好,在家躲懒不是好选择,你们该去上班了!

        对方在心里暗自嘀咕,就是陛下心情不好才不想去。

        只是装病的把戏都已经被人拆穿了,他们能说什么呢,只得央着陆炳帮自己报个“痊愈”,千万别直说他们是佯病不上朝。

        霍善全程没插话,却听得兴致盎然。原来在一千七百年后,当官的这么不想上朝!

        当皇帝的还得派心腹来查岗,看看这些人到底是真病还是装病,真是太有意思了。

        李时珍跟着陆炳走完最后一家人,转头就瞧见霍善一脸的若有所思,乌溜溜的眼珠子里写满“学到了学到了”的了悟。

        等陆炳带着锦衣卫的人走远了,李时珍忍不住低头问霍善:“你在琢磨什么?”

        霍善道:“以后我要是不想上朝,也可以装病!”

        他爹和他舅公就得去上朝,霍善觉得自己可以未雨绸缪一下。万一他以后也像这些装病的官员一样为上朝苦恼呢!

        李时珍:“………”

        他们不会把这小孩教坏了吧?

        李时珍马上教导霍善做人要诚实,不可以说谎骗人。万一刘彻跟嘉靖皇帝那样也派医官过来给你把把脉,你这谎不就被拆穿了吗?到时候你恐怕得背上个欺君大罪了!

        记得前几年嘉靖皇帝派人去查岗,就查出个刚满六十岁的朝臣装病不上朝,嘉靖皇帝当场把他革职撵回家。

        本来都快到能领退休金的年龄了,他这么一造作,退休金可就没咯!

        何必呢!

        霍善没想那么远,他本来就只是说说而已,既然李时珍告诉他这样不行,他便不琢磨了,央着李时珍带自己去看看草纸怎么做。

        结果半路上他看到卖烧饼的,又开始看着那刚出炉的炊饼不挪腿。

        这炊饼,他没吃过!

        白白的,鼓鼓的,看着好吃!

        他拉着李时珍的衣袖,左右两只眼睛里写着两大字:想吃!

        李时珍便只能停下来给他买了个炊饼。

        炊饼这东西,其实类似于后世所说的馒头,和馄饨饺子比起来是另一个赛道的东西了。霍善没见过,所以不晓得他常吃的面饼和后来的炊饼其实是都是面粉做的,区别在于他只吃到了死面饼做的面食,没吃到这活面饼做的炊饼而已。

        真要做起来倒是不难做,《齐民要术》里就有详细的作饼酵法。

        李时珍给霍善买了炊饼,还特地替他讨来个张油纸包着,告诉他这便是吃饼不烫手的好帮手。

        这玩意防油防水,有用得很!

        明代的油纸伞都是用这玩意做的,很多还是绘制好伞面以后才做防水处理,花样可多了。他们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不少专职画家,所以衣食住行都爱捣腾点花样上去,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非常有生活情趣。

        霍善摸摸油纸外头,发现确实不烫手,再试着张嘴咬了口香软可口的炊饼,哇,吃着热乎得很。

        果然是吃饼好帮手!

        霍善道:“油纸的制法我也想学!”

        李时珍道:“一会看看人家愿不愿意教你。”

        李时珍带着霍善前去拜访自己在工部当差的朋友。对方得知李时珍想去造纸作坊看看,点着头说道:“你去吧,里头有个叫老杨的,是我老乡,你想了解什么便找他问问,报我名字就可以了。”

        李时珍与此人也不过是泛泛之交,得了对方这句话便也不再相扰,径直前往隶属于工部的造纸作坊。

        得知李时珍是太医院院判,算是个官儿,还与他们直属衙门工部那边有联系,两人很轻松地被放入作坊之中。

        在大明,给官方当工匠是没什么前途的工作,真正有本领的人都会选择倒给朝廷钱。

        因为给朝廷打工期间差不多算打白工,干多少活儿都不给你涨工资,所以那些个能凭自己本事赚大钱的厉害工匠哪里愿意应征?还不如花钱买回自己的自由。

        之所以要花钱买自由,是因为他们的名字被登记在匠籍上,每年地方上都要统计在籍人数安排你到官府各大作坊上工。

        等同于工匠要服的徭役。

        所以如果你人在匠籍却不想打白工,那自然要倒给朝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