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楼(姚颖怡)_339.第338章 柏彦(2 / 2)_惊鸿楼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339.第338章 柏彦(2 / 2)

惊鸿楼 姚颖怡 3789 字 1个月前

    晨报的第一版的最下方,赫然是一篇约有千字的文章,文章署名柏彦。

    文章里写的是齐王在青州时的暴政!

    名字是:青州之殇。

    文章里的齐王大肆敛财,却装了一副悲天悯人的面孔,惺惺作态。

    齐王好色,搜罗六至十岁幼女,行禽兽之事,枉顾人伦,齐王府旧人向冯赞报信,青州城外的一处乱葬岗便是齐王府的埋骨地。

    冯赞派人去此处,挖掘出大量孩童的尸体,数量之大,令人震惊。

    消息传出,青州城内,满城缟素,百姓们自发地为那些可怜的女孩置办棺木,还有曾经丢过女儿的人家,得知女儿的死因,有妇人撞死在齐王府门前,血溅当场。

    青州书生柏彦,膝下一女,视如明珠。

    幼女不幸被齐王掳走,弃尸乱葬岗,柏妻痛失爱女,继而撒手人寰。

    柏彦状告无门,反被齐王爪牙盯上,意图灭口。

    柏家家中祖产被齐王爪牙烧毁,友人家仆不幸遇难。

    柏彦九死一生,逃出青州,方才保住性命。

    皇帝的脸色越来越白,柏彦,写文章的就是柏彦。

    这个柏彦,他在自爆家丑?

    女儿被人蹂躏而死,他不觉得丢人吗?

    反倒写在晨报上,大肆宣扬?

    柏彦,以一己之力终于激怒了皇帝。

    皇帝忽然觉得柏彦这个名字有些耳熟。

    他问夏公公:“你听说过柏彦这个名字吗?”

    夏公公没有看到晨报,但是他也觉得这名字有些熟悉,忽然,他想起了什么,说道:“陛下,吴德曾经一度到处找他,老奴还让几个儿子帮忙留意”

    皇帝一怔,吴德是他在潜邸时的太监总管,采办女童,以及善后的事,都是吴德经手的。

    吴德知道太多的秘密,因此,在皇帝动身去京城之前,便让吴德连同他的两个干儿子全都消失了。

    当然,对外只说是这父子三人趁乱偷了王府的东西私逃了。

    皇帝眉头紧锁:“去把严密叫来。”

    严密很快便到了,皇帝问道:“知道柏彦这个人吗?”

    严密点头:“柏彦啊,以前是昭王的老师,当时有很多读书人认为他的学识和名声都不配为昭王师,后来可能他自己也觉得不配,就自请跟随冯赞军队去了鲁地,现在已经回京城了。”

    严密发现,他每说一句,皇帝的脸色便黑上一分。

    这是怎么了?

    柏彦虽然做过昭王的老师,可他无权无势,在苒军里只是一个小人物。

    皇帝为何会问起他来?

    “他在何苒手下,这么大的事,你为何没有报上来?”皇帝质问。

    严密更加不明白了,难道他要把何苒的每一个手下都要报到圣前?

    以前也没有这规矩啊。

    听说何苒还养了一只鹦鹉,那鹦鹉地位很高,这事要不要也报上来?

    严密迷茫了。

    他发现这份差事越来越难做了。

    皇帝气得把那份晨报撕得粉碎。

    夏公公不敢询问,担心皇帝还会生气,趁着收拾碎纸,把那份晚报拿了出去。

    夏公公把报晚塞进怀里,他虽然识文断字,可其实并不爱读书。

    皇帝以前那些阅过的晨报晚报,夏公公也只是仔细收起来,以备皇帝以后查阅,因为皇帝说过,何苒的报纸可以当做情报来看。

    而夏公公自己却从未自己看过。

    今天的这份晚报是不能拿去存档了。

    夏公公忽然有些好奇,晨报被皇帝撕碎不能看了,可是晚报还在。

    不知道晨报上有什么,令龙颜大怒。

    会不会晚报上也有?

    夏公公拿出那份晚报看了起来,这一看,他就被吸引了。

    晚报上这都是什么啊,也太有趣了。

    这个除体味的佩香方子真不错,回头要试试,这当太监的,那地方不争气,漏尿是常事,年纪越大漏得越多,这种能随身携戴的佩香,如果真的有用,那可就是解决了万千阉人的大问题,可谓阉人之宝,居家旅行必备神物。

    还有这个玉容堂的香粉,抹上真有那么白那么细吗?还能不显毛孔?

    夏公公摸摸自己的脸,他现在用的香粉还是皇后娘娘赏的呢,虽然很白,但是抹上以后却显得毛孔很大,只能远瞻,不能细睹。

    还有这一篇,这什么变态皇帝住金陵,瞎说。

    不对,金陵?皇帝?

    夏公公一目十行,把那篇文章看完,怔在当场。

    忽然,腿间传来一股温热,有液体从裤腿滴出来。

    他又漏了,而且这次漏得比平时哪次都要多。

    皇宫里的晨报撕了,晚报被夏公公收起来了,可是金陵城里不是只有一份晨报和晚报。

    几乎是一夜之间,金陵城里的官员和读书人,连同那些闺阁女子,都在谈论一件事。

    这件事里有两个人。

    那位和柏彦。

    晨报上刊登的是柏彦亲笔书写的一篇控诉。

    在晚报上则是署名佚名的一篇文章。

    这文章通篇大白话,措词粗俗,把皇帝写成了大淫虫,变态的老妖怪。

    大家议论纷纷,各种猜测。

    次日,街头巷尾,茶楼酒肆里便开始流传起皇帝的某种变态的爱好,没办法,市井小民里也有识文断字的,晨报和晚报虽然卖得不便宜,可也不是贵到买不起,还是有大把的人愿意花钱买来看一看的。

    那一晚,皇帝因为晨报上的文章气得辗转反侧。

    而那一晚之后,皇帝在民众中的形象发生了改变。

    这个开元寺是我杜撰的,我不知道金陵历史上有没有同名的。之所以用这个名字,是因为我今天刚刚去过开元寺,不过是在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