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见月明)_第476章 兵发西州(1 / 2)_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476章 兵发西州(1 / 2)

建章六年底,朱棡再次命人盘点了自己的家底。

    河西拥有汉人人口六十八万,这是他坐镇河西之后,朝廷通过各种手段迁徙而来的。

    拥有其他各部族人口三百余万,其中以吐蕃、蒙古、畏兀儿等人居多。

    吐蕃人多是不堪忍受贵族统治,逃难而来的。

    畏兀儿等西域部族人,则是受到察合台汗国的宗教迫害,迁徙而来的。

    (畏兀儿,不是错别字,当年确实叫这个名字。)

    蒙古人则是当年河西七卫留下的,还有一部分是近些年迁徙过来的。

    这些年河西开垦土地六百余万亩,建设草场近六千万亩。

    其中最大的山丹马场,占地三百余万亩,饲养马匹五万匹。

    已经成为大明最大的马场。

    这还是朝廷要求搞绿化,限制部分地区开发的结果,否则农田和草场数量能更多。

    可以说,经过朱棡七八年的经营,河西已经完全恢复了生机。

    面对这个成绩,所有参与人都由衷感到骄傲。

    朱棡自己倒是很淡定,在他看来,治理区区河西一地算得了什么?

    他爹、他哥、他大侄子、他妹夫……可是将整个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

    和他们比起来,自己实在没什么骄傲的。

    就算是和老二朱樉一比,自己的成绩也有些拿不出手。

    也就能压老四一头……

    可老四就是个武夫,和他比那不是自降逼格吗。

    所以,朱棡再次看向了那张世界地图,目光聚焦在西域以及碎叶川。

    这才是自己真正的舞台啊。

    以前他还没这么迫切,可年初他也大病了一场,若非身边就有御医,人就直接没了。

    这让他心中生出了紧迫感。

    自己也不年轻了……更准确说,自己正处在巅峰时期。

    年龄未老,身体还算强壮。

    且经过河西数年的锻炼,军事行政能力都已经成熟。

    再过几年,经验或许会有提高,可年龄和体力就跟不上了。

    到那个时候,自己还能顶着老迈之躯,去攻打碎叶川不成?

    这还是理想状态,如果和大哥一样,一场大病身体垮了,什么都做不了了。

    所以,时不我待。

    必须要趁现在将西域和碎叶川拿下。

    再经营个十年八年稳定住局势,就算死也瞑目了。

    他已经决定,不能再按照老二的计划等下去了。

    倒不是朱樉的计划有问题,而是他觉得太被动了。

    弱者抱怨局势,强者顺应局势。

    主动创造局势的,才是王者。

    帖木儿装病拖延出兵的理由,脱脱迷失也在积蓄力量寻找机会。

    大家都不敢乱动,局势陷入僵持状态。

    那自己就主动出击,将局势给搅乱。

    他敢肯定,只要自己出兵西域,帖木儿必然无法坐视不理。

    可帖木儿只要敢动,就会露出破绽给脱脱迷失。

    到时候,依然是几家夹击帖木儿之势。

    他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朝廷,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同。

    本来他想年前出兵,趁入冬前拿下西州(吐鲁番)之地,然后就地过冬。

    西域冬季寒冷,滴水成冰。

    就算察合台汗国得到消息,也没有任何办法。

    他就可以趁着这个空档,稳住西州局势。

    等来年开春察合台汗国出兵,西州也已经变天了。

    朱棡之所以有这个信心,还是因为他部下有大量畏兀儿人。

    伊教进入西域数百年,但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将西域侵蚀。

    很多地方依然在抵抗伊教的扩张。

    其中最顽固,也是反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西州(吐鲁番)。

    这也是西域最后一块,没有被伊教征服的堡垒。

    在原本历史上,西州是永乐初年才被伊教彻底攻克。

    标志着西域彻底被伊教占据。

    而完成这一事件的,正是察合台汗国的大汗,黑的儿火者。

    现在朱棡要面对的,也正是黑的儿火者。

    这些年,黑的儿火者持续不断的强迫西州畏兀儿人改信伊教,甚至屡次出兵以武力传教。

    西州畏兀儿人对察合台汗国,已经非常的仇视,奈何实力太弱无力反抗。

    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大量畏兀儿人逃离家园,到河西避难。

    嗯,这里提一句,这些人都信奉佛教。

    早在千年前,佛教就取代本地萨满教,成为当地最主要的宗教。

    玄奘西游所提到的千里佛国,主要指的就是西域诸国。

    直到公元九世纪,伊教才进入西域,然后用了数百年时间才彻底取代佛教。

    目前,西州依然信奉佛教,生活在这里的畏兀儿人也是虔诚佛教徒。

    大明宗教改革,佛道是唯二获得官方许可的宗教。

    陈景恪更是逼迫佛道主动向外传教。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竞争,两教也达成了默契。

    道教选择了南方和出海,佛教则选择了北方和西方。

    有很多佛教徒,主动与西域的佛教取得联系。

    西州佛教徒正发愁没有靠山,而朱棡发愁没有突破口进入西域。

    双方可以说一拍即合。

    在此期间,朱棡派遣大批佛教徒进入西州,以交流的名义,宣扬大明的种种思想。

    可以说,目前西州百姓在内心里,更加认同大明,而不是异教徒察合台汗国。

    这也是朱棡有把握利用一个冬季,就稳定西州的根本原因。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他大哥朱标要退位。

    大侄子登基,他自然是没意见的,还很支持。

    谁敢反对,他就敢把谁家户口本给清空。

    但正因为支持,他才更不愿意在此时开战。

    皇位更替是必然会出现一些政局变化的,哪怕朱雄英早就获得朝野认可,都无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更何况,前不久老朱才大开杀戒,将孔家和理学给摁了下去。

    难保会有某些不死心的借机生事。

    作为三叔,他觉得自己不能在此时,给大侄子制造不必要的风险。

    况且,就算过完年再动手,他也一样有把握轻松击败察合台汗国。

    不过为了震慑地方,也为了筹备明年的军事行动,他没有回去参加朱雄英的登基大典。

    就连朱棣、朱柏等人,都没有回去。

    事实上,他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听说大明发生皇位更替。

    边疆各部族确实有些骚动。

    不过并不是要趁机生事,而是害怕换了皇帝,之前推行的安民政策被废。

    朱棡在过年期间,亲自巡视了各个部族进行安抚。

    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大家一看晋王尚在,顿时就安下心来。

    毕竟比起朝廷政策,大家还是更愿意相信朱棡这个人。

    这就是边疆地区的常态,人比政策可靠。

    往往都是因人成事,也因人而导致事废。

    历史上此类事情不胜枚举,最典型的就是班超。

    目前在河西之地的朱棡,也是这种情况。

    大家对他个人的信任,是远远超过朝廷的。

    只要他在,人心就乱不了。

——

    有句话叫自助者天助之,就在朱棡有些遗憾,错过一个好时机的时候,安西局势骤变。

    脱脱迷失引入立陶宛势力,先是击败了对手忽格鲁特,然后对帖木儿发起进攻。

    帖木儿被迫应战。

    等待了这么多年的机会出现,朱棡有多兴奋可想而知。

    然而,他不但没有集结军队,反而主动告诉部下。

    新皇登基最重要的是稳定,不许轻启战端,甚至还处罚了几个主动攻打不臣服部落的将领。

    这一下别说是外人了,就连不少自己人都被骗了。

    黑的儿火者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一直在关注河西的动向。

    听到这个消息,才终于放下心来。

    已经在盘算,要不要利用这个机会,将西州那些异教徒给平掉。

    然而还不等他做出决定,帖木儿的使者就到了。

    帝国将要面对强敌,你察合台汗国作为藩属国,不能袖手旁观吧?

    军队、物资,都拿出来。

    黑的儿火者无力反抗,只能拿出一万军队,并抽调了大量军需物资给帖木儿。

    也就是说,察合台汗国不但孤立无援,还被削弱了。

    眼见计谋生效,朱棡更是大喜,悄无声息的集结了四万大军。

    其中六千为晋王卫队,三万四千人为大明河西军。

    嗯……河西有两套班子,一套是晋王府,一套是河西府衙门。

    虽然都是归朱棡领导,但晋王府属于朱棡的私人力量,河西府属于大明中央朝廷序列。

    双方分的还是很清楚的。

    军队方面也是一样,有晋王的亲王卫队,也有大明河西军。

    这次攻打西域,是为朝廷征战,所以主力是大明河西军。

    当然,朱棡要做的准备还远不止这些,比如他就找来了畏兀儿人阿力木江。

    阿力木江是西州各部派遣来河西的代表,当然是秘密派过来的。

    当得知大明要出兵西域,阿力木江兴奋的道:

    “大王,阿力木江向您保证,西州十三万军民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朱棡表情严肃,说道:“大明对那里的称呼用的是西州,你当知这是何意。”

    “你们的贵族,愿意放弃自己的部民,成为大明子民吗?”

    西州是唐朝灭亡高昌之后,在这里设置的州郡名称。

    大明用这个称呼,其目的不言而喻。

    阿力木江激动的道:“比起被异教徒杀死,我们更愿意接受天朝统治。”

    朱棡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很好,大明朝廷从不会亏待忠心之士。”

    “你可以回去告诉各部首领。”

    “大明占领西州后,会设立一胡一汗两个治民官。”

    “到时胡人治民官,会从他们之中选拔。”

    阿力木江大喜:“谢大王,如此一来西州各部,定会更加拥护天朝统治。”

    阿力木江立即出发,前往西州联络各部族,准备迎接大明王师。

    朱棡则开始进行最后的人事安排,以防他走后,河西这边出现乱子。

    这事儿说来简单,可实际上很复杂。

    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河西有两套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