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木子李大湿)_第570章 表、半表半里、里(2 / 2)_祖传中医上中医药大学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570章 表、半表半里、里(2 / 2)

很显然,老马是很有想法的。

“考证经方发展的历史可以知道,汉以前的方证的运用,由单方到复方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理论一直是沿用八纲,即《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即病位概念,那时候的病位概念只有表和里,治疗在表用汗法,在里用吐、下法。

这是汉以前,但是发展到东汉,《伤寒论》增加了半表半里概念,而治疗增加了和法,由八纲辨证上升到六经辨证。

经方发展到东汉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总结出半表半里的理念,由此创建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

在表的阳经方愈病之理‘从一六经辨证一证是太阳病,在表的阴证就是少阴,半表半里的阳证就是少阳,半表半里的阴证就是厥阴,里阳证和里阴证就是阳明和太阴,这就形成了六经......

在古代神农时代是单方方证,八纲辨证,代表作是《神农本草经》,后来发展成复方方证,还是八纲辨证,代表作是《汤液经》,这个时代是夏商周汉,好长一个历史时期,到了东汉加入了半表半里,这样就形成了六经辨证,代表作是东汉的《伤寒论》。”

有一部分专家教授,也包括李介宾,齐齐皱眉。

图穷匕见呀,六经见到了,但是八纲这个是清朝.......至少是正式提出来,还是程松龄定下来的。

阴阳、寒热、表里、虚实,这些自古都有,哦哦,怪不得要讲97条、148条,原来是为了说明半表半里!

八纲中有表里,但无半表半里,胡希恕的六经八纲方法,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才能说的过去的。

只是马教授虽然走出了给《伤寒论》去《内经》化这一步,但是马上又拉过来《神农本草经》,不知道是福是祸。

李介宾想到这里,不再往下想了,自己继续听下去就行。

马教授不知道台下的一个大学生已经看穿了自己的理论虚实,此时他还在继续讲解着自己的见解:“六经考证线索,第一个是皇甫谧:张仲景论广《汤液经》。

第二个是杨绍伊考证:六经提纲是张仲景弟子继承写进。

这里有我们出的一本书叫《解读伊尹汤液经》。

从杨绍伊所撰的《伊尹汤液经》卷一看,三阴三阳、六经在商代已经存在,《汤液经》原有其名称及内容,但是没有现代所熟悉的六经提纲。

这六经提纲以前没有,到《伤寒论》出现了,所以杨绍伊考证《伊尹汤液》把提纲列到每经内容最后,且低两格写。

杨绍伊写这本书,他说《汤液经》每个字无疑地在《伤寒论》里头。

他用文字功夫把它分成了原文,《汤液经》的原文,张仲景加入的,还有他弟子加入的,分成三类,顶格写的是《汤液经法》的原文,低一格是张仲景写的,低两个格是张仲景弟子写的,所以六经提纲低两个格。

还有一个更引人注意的地方是,在厥阴病提纲的条上有‘师曰’两个字,说明这是张仲景弟子整理以后加入的,六经提纲是张仲景在其晚年才高度概括的理论,说明张仲景结合临床不断总结完善经方理论,把六经提纲置于首条,经其弟子整理,张仲景没有整理完善,这样集成《伤寒论》,几代人付出了艰苦的努力。

从而可以看出来,杨绍伊对经方的研究,成绩也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