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小兵王2)_第344章 ,军事轨道和坐镇西域(1 / 2)_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344章 ,军事轨道和坐镇西域(1 / 2)

这样的北伐大战不是一次就可以商议好的,徐凡看到天色已晚,就散会让重臣各自休息。

    周章,陈平,张良三人离开章台宫走在一起。

    周章有的恼火道:“这些将军就知道打仗打仗,为了发动战争一个个危言耸听,一个小小的匈奴人被他们说的无比强大,也不看看大汉国内现在的情况,又是修大运河,又是修轨道,朝廷哪里来的精力去对付匈奴人。”

    周章这话在后世人看来极其短视,但对大汉来说却是极其正常的情况。

    匈奴人的人口只有大汉的几十分之一,财政更是只有几百分之一,匈奴的军队战斗力不堪一击,正面作战,任何一个大汉将军都有信心用10万人全歼匈奴人大军。

    匈奴人虽然地盘广大,但人口少,在周章这些人看来,匈奴人的实力只有战国时期中等诸侯的实力,大汉不是打不赢匈奴人,只是现在的匈奴像一个沾满了泥巴的乞丐,大汉即便是打他,自己也会溅一身泥,根本不划算。

    张良道:“冒顿野心勃勃,匈奴人的确要打,但六十万人马太过了,要对付匈奴人最好还是像现在这样逐步蚕食,把匈奴人的实力削弱到一定程度,而后我大汉指挥东胡人,鲜卑人等这些胡人部落对漠北的匈奴人发动进攻,以胡制胡,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我大汉的消耗。”

    “漠北太荒凉了,朝廷鞭长莫及难以管理,我大汉的诸侯都不愿意占据这些地方,我大汉应当把漠南消化成大汉的本土,以漠南巩固大汉北伐领土。

    对漠北分而治之,匈奴人的实力削弱到一定程度之后,朝廷有必要和匈奴人议和,把庞大的漠北分成几块,交给几个不同的部落,我大汉朝廷作为裁决者维持在漠北的统治。依靠这个战略,我大汉只需要少量的精锐就可以统治整个漠北。”

    但一旁的陈平却说道:“子房你提出这个意见,要是在几年前朝廷还有可能接受,但现在却不可能了。”

    陈平悠悠解释道:“现在大汉有一半的纺织机都在纺织羊毛布,陇西郡,北地郡,上郡,雁门郡,九原郡这些郡的财政收入,主要就是靠羊毛的利润和税金。你们没有发现,这两年边郡的贤者们,对匈奴人喊打喊杀的声音越来越多了。”

    “要知道今时不同往日,以前是胡人在上万里的边界线上想要劫掠中原,边郡损失惨重,贤者们自然对胡人喊打喊杀,而现在我大汉从三个方向主动出击,双方的战线已经推进到草原上了,他们本不应该这样。”

    张良恍然大悟道:“他们是看中匈奴人的草场了!”

    陈平道:“漠北商社已经在大漠拥有几十万只牛羊,去年他们贩卖牛羊和羊毛赚了上亿钱,他们已经成为了大汉最大的养殖大户,连我大汉的太仆都比不上了。”

    “漠北商社这个模式已经吸引了大汉其他豪强的注意了,今年我大汉就多了陇西商社,上郡商社,九原郡商社等豪强联合组成的商社,每个都是财雄势大,每个都跃跃欲试的想在大漠上找一片草场养羊。”

    周章道:“荒唐,朝廷军政岂能被这些商贾左右。”

    陈平却说道:“但没有这些商贾,我大汉的士兵却很难驻扎在漠南。而且这些事情说不定是天子乐意见到的。”

    “毕竟天子经常说肉烂在锅里,那些商贾再奸诈,也是大汉的商贾,他们占据大漠总好过胡人占据大漠的好。”

    而后陈平看向周章道:“朝廷财政的支柱就是纺织业,羊毛布已经成为了天下第二多的布料来源了,朝廷每年可以在羊毛布上赚10万金,在羊毛布上收到的税金也有十几万钱,丞相你支不支持他们?”

    周章听到这话,脸色深沉道:“支持。”

    而在另一边,季心等人难得来一次长安城,徐凡在燕宫宴请他们。

    路上徐凡不断向着季心,韩信和吕臣三人了解大漠现在的情况。

    徐凡直言不讳地说道:“现在大汉内部的工程太多了,朝廷不会贸然改变政策,全力北伐。”

    他又不是始皇帝,在中原开了如此多的大基建工程,还南征北伐不肯停歇,但徐凡看来,匈奴人的实力增加快,但大汉增加的更快,香料岛已经发现了,有这个大血包,大汉实力提升的速度更加快,时间在站在大汉一边的。

    对付匈奴人根本不用着急,更加不用像武帝那样大打特打。对徐帆来说,后世最好的榜样就是牛牛那根搅屎棍,强大的封建王朝他一个不惹,安分守己的做生意,但只要显露出虚弱的面目,那就重拳出击,使之成为自己的殖民地。

    吕臣道:“其实像朝廷现在这样钝刀割肉的方法也不差,消耗也更低。”

    去年他带领辽东诸侯联军攻破卫满的都城,他们这些辽东诸侯瓜分了几十万箕子之国的百姓,现在吕臣有点吃撑了,打算花几年时间消化这些百姓。再继续进攻匈奴人,他担心自己的吕国会消化不了。

    韩信道:“陛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等也不是要现在北伐,而是朝廷应当早做打算。”

    季心道:“今年我大汉的军方不是有5.5万金军费结余,末将以为这笔钱应当用在修建轨道上,咸阳到九原郡共1400余里,一年修500里,三年可以修通,要是朝廷能在北伐之前,修通咸阳到九原郡的轨道,粮食物资的消耗能减少九成。”

    吕臣恍然大悟道:“原来你们这是打算堵住丞相的嘴,用这笔钱来修木轨。”

    现在大汉的民间可能更重视香料岛的事情,但大汉军方却更加重视还在修建当中,长安到洛阳城的木轨系统。

    这套木轨系统经过一年多的修建,已经完工了一大半,已经联通到函谷关。

    木轨强大的运载能力,快速的运输时间,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大汉军方曾用木轨做过运兵实验,三百里的行军路程一日完成,轰动整个大汉军方。

    大汉所有的将军们都在畅享,在大汉所有的郡县都联通木轨,朝廷的禁军能在半个月内,出现在大汉的任何一个地方,如此高效的调动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力。

    拥有木轨系统的大汉,能在第一时间铺灭骚乱,造反这这样的事情,再也不可能出现大汉了,甚至有不少大汉将军断言,木轨之后无造反。

    只可惜丞相周章毫不留情的打碎了这些将们的幻想。

    一就是木轨投入巨大,一里就要20万钱,想要让木轨联通整个大汉,那花费的金钱更是天文数字。

    二就是木轨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不耐用。要是木轨只有投入巨大这个缺陷,周章看在木轨巨大的战略价值,哪怕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他也会一年修个几百里的不断投入。

    但偏偏木轨极其不耐用,一般用个一两年轨道就会腐朽,想要持续使用,每年的维修费用就是一笔天文数字,而木轨想要普遍整个大汉,光维修这些木轨的费用就会超过大汉财政的十几倍。

    周章更是毫不留情说道:“当年暴秦为了伐楚,就在中原建立了庞大的木轨系统运输粮草,但这套轨道系统却在暴秦结束战争之后就给拆了。

    你们以为始皇帝是傻子,看不到木轨的好处?根本的原因是建设木轨的消耗,连暴秦都承受不住,始皇帝只能退而求其次建设驰道。”

    所以现在大汉的木轨都是修建在繁华的商道上,因为只有这些商队提供的佣金才能维持木轨的运转,最起码大汉第一条木轨是处于盈利状态的。

    徐凡喃喃自语道:“修建一条通向九原郡的木轨?”

    修建这样一条长安到九原郡木轨可能要花费30万金,但对比漠北之战耗费的上百万金的开销,这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军费承担了一部分木轨的建设费,商队再承担一部分,这条轨道的花费也就没那么可怕。

    彭越说道:“木轨一里20万钱,要修500里则花费10万金,只凭香料岛的收益难以满足修建轨道的费用。”

    季心道:“新修轨道自然价格高昂,但要是木轨铺设在秦直道上,想来费用减半也是可以的。”

    “而且木轨铺设在北方,维护的费用更低,毕竟北方干燥少雨,木轨更加不容易腐朽。”

    韩信也跟着说道:“最重要的是我大汉的军事重心在北方,有这样一条战略性的轨道可以联通边塞,对大汉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徐凡想了想道:“这笔钱是大汉军方的,要是你们同意建设木轨,朕也同意。”

    徐凡他们来到燕宫之后,季布等大汉各路诸侯早已经在此。

    这些人都是老友也不客气,纷纷找自己相熟的人坐在一起。

    季布问道:“陛下怎么来的如此晚?”

    徐凡道:“讨论一下匈奴人,匈奴人在漠北势力壮大,韩信他们打算建立一条联通九原郡的木轨,趁着匈奴人壮大之前灭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