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为王(顾雪柔)_51、第五十一章(1 / 2)_乱世为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51、第五十一章(1 / 2)

乱世为王 顾雪柔 3674 字 2020-08-01

四月初三,江南下了第一场雨,游淼不住默祈,幸而没有发大水,这一年只要收成平安,便是老天对天启最大的恩赐了。

“报”兵部派人将军报递入政事堂,游淼接过第一封军报时心里都在发抖。

唐晖、聂丹与李治烽各有一份军报,分别送进兵部、宫中与政事堂,游淼先看大军动向,得知唐晖率领的御林军与李治烽率领的扬州军,都已抵达祁山下,与聂丹的北伐军大部队汇合。

唐晖主掌天子战旗,乃是代赵超亲征之意,李治烽则独自进入匈奴军城内,连夜带出了两千匈奴骑兵。

这是赵超与匈奴单于达成的密议,当然,对外匈奴是决计不敢说出合兵攻打鞑靼的,只能伪装成天启军,暂且归入李治烽麾下,协同作战。这两千匈奴骑兵的作用便是负责游击突袭,专杀贺沫帖儿的巡逻军。

游淼匆匆看完军报,又看李治烽的家书,上面写着“一切安好,夜夜念你。”八字,便心头放下一块大石,进宫与赵超商议。

数名文臣与平奚、赵超正在制定计划,要通知聂丹下一步行动,却被游淼力劝,这个时候,先将战局交给聂丹,什么都不要说,让他自行抉择。

半月后,雨季来了,天降暴雨,聂丹与唐晖的部队第一次与贺沫帖儿短兵相接,于夜晚突袭。

军报上朝时,满朝哗然,赵超瞒得实在太好,仍有不少官员未知就里,游淼听到信差跪地,报出军情时,眼前一阵阵地发黑,耳中仍是“天佑我帝”等话。

“军粮不能拖。”游淼道,“今年定然是个好收成,须得马上送粮上前线。”

数月后,军粮已开始紧张,赵超发下征召令,最后征收了七千石粮食。游淼要谢徽再开仓,谢徽却告诉他没了。

“去年赈灾。”谢徽道,“今年又分发予佃户,存粮都用完了。”

“那便开国库,朝百姓买。”游淼道,“能买多少是多少。不够就先赊着。”

时间一月一月地过去,眨眼间过得飞快,已是八月,距离三月李治烽出兵,已将近半年时间。赵超这一次几乎倾举国之力,动用了将近八万人,聂丹

又以奇兵制胜,兵无常则,用兵无端,只与贺沫帖儿打了数仗,便将兵力退回,回守祁山。

将近四个月时间按兵不动,整个江南一地早稻收完收晚稻,尽数填进了军粮里,要养八万兵马,拖一天,就是一天的军粮。

朝中人心开始不稳,议论聂丹的行军路线,大臣们三番两次要求赵超,询问聂丹下一步如何,若不打,便撤回军队。否则朝中粮食已无以为继。

而再拖下去,就要过冬了,此战不决,拖到明年开春时,必将耗尽江南的粮草。这些议论,全被赵超一力顶住。

“聂将军正在等。”游淼已不是第一次解释这个了。

林正韬道“等什么等粮食吃完从春天等到入秋,雨季已过,还要等什么”

游淼道“我不知道他等什么,军报上也未说,只道等待良机。”

谢徽道“游大人,我明白聂将军的作战方式,但如今粮草实在是耗不起了,再支撑下去,顶多只能撑到腊月。”

游淼道“到明年早稻收成了,又可撑个半年。”

朝中大臣已没了游淼办法,谢徽又道“游大人,三月与鞑靼人开战,现在是十月,已过了足足七个月。余下粮草,只够吃到腊月。再不归来,士兵便将错过开春的屯田等待早稻收成,又要数月。”

“我都知道,都知道。”游淼无奈道。

赵超每天上朝都要面对这么一堆问题,文武百官吵吵闹闹,全在说粮草,从去年的三月份一直拖到现在,不光是鞑靼,就连朝廷上都被拖成了疲兵。

每次早朝议到此事,都是悬而未决,赵超几次要催聂丹速战,最后都被游淼拦住。

这夜月上中天,又是深秋,游淼辗转反侧,扯过一张纸,写下四字何日开战想想又将它揉了,扔进水里。

“少爷。”长垣在外头低声道。

游淼马上抬头,知道长垣会在这时候叫自己,必然是前线来了消息,还是大事,忙道“前线有什么消息”

长垣推门进来,带来一名兵部官员,官员又让出身后一名士兵,说“游大人,平尚书让下官带他过来,是征北军的将士。”

那人游淼认不得,料想是扬州军的队长,信使进来便道“游大

人,虎威将军派我回来问,军粮怎么还不到前线快顶不住了。”

游淼只得道“你回去告诉李治烽,我也没办法,催了几次,户部也在竭力调粮,这几天就发过去了。”

信使又说“还有御寒的衣物,弟兄们没有衣服穿,顶不住严寒,没法打仗,不少人手脚都冻裂了。”

游淼道“已让户部筹备了,你们再等几日,还少一万四千件袄子未缝好,缝好了便送过去。”

信使又道“虎威将军手下还养着两千匈奴军,自己人好说,就怕匈奴人等不得,方才已往兵部跑了一趟。平大人说要等明日早朝才能提这事,出来前虎威将军吩咐小的,若兵部解决不了这事,就只能来政事堂找您了。”

游淼知道李治烽要派信使来催粮饷,催御寒衣服,定是已到了十万火急的地步,沉吟片刻后朝长垣道“长垣,你带着这位兄弟上山庄去,让乔舅爷留够咱们自己过冬的粮食,剩下的全送上前线。我再写个条子,你带回去兵部,让平奚手头有多少衣服,全部先发出去,陛下问起,我担全责。”

朝廷指望不得,只好自己掏腰包先垫着了,游淼叫苦不迭,只求聂丹能一战告捷。

当夜,游淼心思忐忑睡下,直到四更时,信使却又折返,隔着窗户说“游大人,睡了吗”

游淼迷迷糊糊爬起来,那信使一身风尘仆仆,满脸倦色,单膝跪地,说“弟兄们感谢游大人救命之恩”

游淼忙把他扶起来,说“应该的,不用这样。”

信使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恭敬呈予游淼,说“这是李治烽将军的家书,方才急着问粮,给忘了,大人恕罪。”

游淼接过,让信使歇一晚,信使却连茶也来不及喝一口。脚不沾地,匆匆就走了。游淼站在房中,一时间百感交集,忽而院里又有人来传,说孙舆醒了,召他过去。

孙舆这些日子里睡得不实,游淼是知道的。孙舆虽表面不说,但心里压着事,朝廷百官都在急,他比朝中所有人更急。眼下看来,唯一不急的,就只有游淼。游淼对聂丹与李治烽的信心接近盲目,但孙舆的眼光看得比他更远,也更广,若此战不决,因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后果

,足够拖垮整个天启朝。

游淼披上外袍,进了孙舆房内,孙舆躺在榻上,问“有军报”

游淼知道闹出这么大动静,孙舆必定是醒了,那信使来而复返两次,孙舆才召他过来,恐怕事情有变。

“前线催粮。”游淼说,“带来一封李治烽的家书。”

孙舆唔了声,又嗳了声,咳了几下,游淼要上前去扶,孙舆却摆手示意不用,又吩咐道“老眼昏花,看不清字了,你念来给先生听听。”

游淼就着房中灯光,拆开信,喃喃道“子谦。”

“聂大哥正在设法布陷,此刻已到危急之时,弟兄们可省着点吃,但匈奴军粮草不可断。”

“贺沫帖儿十分精明,几次交战,都不愿将部队尽数撤入山中。导致我们难以实施突袭计划。上月初五,唐晖抓到一名鞑靼探子,审问后得知,鞑靼可汗已到弥留之际。贺沫帖儿急于抽身,我们一致决定,就算不进攻,也要拖着贺沫帖儿,不能让他回去。”

“格根王子面临胡日查死后的王位争夺,王位战势必是一场混战,贺沫帖儿越是焦急,就越容易露出破绽。聂大哥等的就是他的破绽。匈奴已派出使者,前往大安城,为宝音王后设法取得王位。而一旦贺沫帖儿自乱阵脚,我与唐晖将绕过祁山,实施突击,聂大哥风干物燥之时,将放火烧山。”

“我兄长已从鞑靼人处得知我在天启任职,犬戎部或将南下与五胡争夺中原。若犬戎入关,可能生变。”

游淼担忧地看孙舆,心道这真不是个好消息。孙舆神情平静,吩咐道“接着念。”

游淼“若一切到了无可挽回之际我只能只能”

孙舆“只能什么”

游淼没有再念下去,孙舆道“信使来时,还去过何处”

游淼茫然摇头,孙舆又道“告诉李治烽,前线军情与进攻计划,不可写进家书中,以防内容泄密。”

“是。”游淼点头道。

孙舆吩咐道“先去歇息罢。”

游淼叹了口气,李治烽的报信并未带来什么好消息,至关重要的,是犬戎人之事,五胡、鞑靼还不够,又加了个犬戎部,简直是一团乱麻。

当夜游淼辗转未眠,到得天

明时分,小厮便过来叫醒,说是孙舆让他上朝去。朝上倒是未说别的事,只是又就着粮草拉锯半天,游淼将自己的仓都揭了底,余粮交给兵部,补上前线。但聂丹的部队口粮还未解决,军粮远远不够。

惯例地吵了一早朝,散朝后游淼跟着赵超回御书房,告知犬戎人即将南下一事,赵超却云淡风轻地答道“知道了。”

那句话登时令游淼警觉起来,知道了

赵超是早就知道了么他还有别的信息渠道抑或是昨夜,信使带来的家书已被兵部翻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