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为王(顾雪柔)_70、第七十章(2 / 2)_乱世为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70、第七十章(2 / 2)

乱世为王 顾雪柔 3681 字 2020-08-01

游淼长吁了一口气,信上并未回报李治烽去了何处,料想是另有打算,若是游淼自己,当率军在平原上与胡族联军决战。聂丹是想做什么

赵超道“他太喜欢利用山体掩护了,这样不好。”

兵无常则,这是孙舆教给游淼的,身为一名将领,地位越高,就越不应该重复从前的作战方式,免得被敌人猜出动向。但游淼知道聂丹此人行军务实,习惯以最小的损失取得最大的胜利。毕竟邙山只是他们的第一个战场,后面还有好几场硬仗要打。

“回去罢。”赵超疲惫地说,“天色也不晚了。”

游淼点头,离开宫中,整个茂县都已睡了,初夏的清风在城中飘着,带着隐隐约约的花香,远方还有不知道何处的人,正在轻轻抚琴,一声,两声。

整个四月份转瞬即过,游淼每天都在紧张地盯着军报,头疼不堪,直至某一个晚上,刚睡着时,政事堂外便一阵喧哗。

“陛下传参知大人”门外有御林军喊道。

游淼忙穿上衣服,匆匆跟着传令的御林军进入皇宫,半夜三更,只见皇宫内灯火辉煌,朝臣齐聚,自己竟是来得最晚的那个。

“聂将军首战告捷。”赵超道“现已列军邙山之阳。等待粮草及下一步指示。”

“太好了”游淼松了口气,谢天谢地。

平奚道“军报在此,刚刚信使正送回来。”

“我看看。”游淼道。

阵亡七千三百人,游淼心中咯噔一响,虽然在十万人对六万胡族的阵势下,这已算得上是大捷。然而在面对鞑靼的十万铁骑前,这个阵亡数字已略多了。

他仔细看了军报,得知聂丹确实是用水攻,却是将敌军诱入了山谷,在一个暴雨肆虐的夜里,掘堤放洪,利用大水制服了三族联军。

紧接着,胡族丢盔弃甲,逃出了关中,李治烽在西梁率军杀出截击,一举俘虏了氐王与鲜卑王,逼迫西线数城开城受降。

三胡大势已去,大部分人逃往延边与大安,再无斗志。

游淼接获军报后,马上下令李治烽驻军西线三城,整顿军队,不可冒进。等待下一波粮草。同时又发出调兵令,然而调兵令一出,登时招致了朝臣的一致反对。

“夷州军驻守南方已多年。”平奚皱眉道,“此刻万万不可调到京城”

大臣们似是都十分奇怪,游淼居然会下这么一个决定。

“朝中无兵可派,是非常危险的事。”游淼道,“北方战线若拖上一年,前线需要补充士兵,我们要拿什么补给聂丹将军京城已剩两万御林军,太危险了”

唐晖也反对道“夷州军大多都是步兵,不习惯北方水土,参知大人,此事你可考虑过若是调集三万夷州军前来茂城,练兵也需许久。何况聂将军一战告捷,当可在汉中一地补充兵源”

游淼沉吟良久,就连赵超也反对游淼的这个提议,答道“征兵可以,调兵不妥。”

“征兵征回来的都是新兵。”李延却难得地赞成了游淼的提议“派上战场后能做什么夷州军多为家兵,稍加训练,便可熟悉骑射。且夷州士族习惯防御,不习惯攻坚”

李延说得不错,夷州的军队大多都为土豪士族蓄养的家兵,一旦有南方蛮族进犯,家兵便可群起守护县,乡里。长期反复的守卫战,拉锯战锻炼了守城素质。

游淼点头道“不错,所以我想抽调南方的夷州军,前往汉中,为聂将军守卫西梁三城,并作为粮草据点。”

这话一出,朝臣们方知游淼打算,收复失地后,从前的城市总得派人去守,赵超考虑良久,知道游淼的权衡完全不管是不行的。塞外民族习惯游击,聂丹若前脚刚走,后脚必定三族又要卷土重来。

而这个时候,总得将军功分出去一些,派谁去守城,便很有讲究,如无意外,游淼便打算主动分给南方士族一杯羹。在这个情况下,谁率先入城,便相当于拥有了汉中一地的大部分利益。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赵超只得决定押后再议。

接下来的几天,军报纷纷扬扬而至,聂丹请求朝廷派人前来接管,并催促粮草,最终赵超接受了游淼的提议,

派出三名钦差,带领一万五千名夷州军北上,接管收复的诸城。

五月份,聂丹转战关中,李治烽则作了一个大胆的提议,将自己的五万骑兵尽数分配在三城中休养,率领一万五千名夷州军,占领了黄河一带。

此刻整个北方已全部紧张起来,巴图选拔了新的将领,预备下南方,与聂丹一战。

大战一触即发,游淼吃饭,走路都在想着这件事,而根据最新的消息,鞑靼军集合的部队,已经达到了二十万之数。同时巴图还朝高丽王送出信件,要求联盟。

这一下朝廷炸锅了,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

“以黄河为界已足以。”李延道,“若是高丽派兵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高丽王不会出兵。”游淼想也不想就否决了大臣们的担忧,“坐山观虎斗,高丽王清楚得很,他已介乎七十岁高龄,不会再御驾亲征了。而且他就算御驾亲征,也有心无力。”

平奚怒道“凡事怎么能这么想当然万一出兵,与鞑靼军两路夹击,后果谁来负责”

“我来负责。”游淼镇定自若答道。

朝臣们全都没了脾气,赵超看着游淼,说“游淼,你为何如此确定高丽联盟不成”

“犬戎族与高丽。”游淼答道,“鞑靼人只能选一方联合。当初巴图险些受犬戎刺杀,与达列柯已势成水火,如今联高丽,弃犬戎,是最聪明的方法。但各位忘了,犬戎的地盘,恰恰好就在鞑靼与辽东之间,高丽王若要御驾亲征,就必须取道达列柯的领土。”

“而这么一来,高丽就必须与巴图、达列柯同时达成协议。”游淼又道,“这恰恰是最不可能的。这三方无论是哪两方联合,最后的结果都会造成对另一方的遏制。高丽生怕犬戎背后偷袭,犬戎也怕高丽与鞑靼联手,无法对抗,所以不会借路。”

李延道“这话也太想当然了。”

“聂将军的军报既然没有提到。”游淼如是说,“正是不担心此事。各位可静观以侯消息。”

游淼还有一句话没有说他的手里捏着李治烽的家书。这才是他判断军情的基础。但这封家书他断然不可朝大臣们甚至赵超出示,因为家书上提到了不少关于如何

夺回犬戎领地的事。

如果朝廷知道李治烽一边替天启打着仗,一边与游淼商量要怎么半路脱身,回去族中夺回王权,朝臣们只怕当场就要把游淼揍一顿。李治烽的来信中已提到,自己与几名老族人搭上了线,达列柯在不久前召集起人议事,最终决定的是暂且不出兵,也不借道给高丽,并把高丽王的来使打发走了。

达列柯深知年前自己通过锡克兰与贺沫帖儿结成的联盟,已触忤了巴图。这次南人北伐,一旦高丽协助鞑靼取胜,那么两族下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掉头过来,平了犬戎。

有这一层在,达列柯万万不能让鞑靼取胜。

散朝以后,游淼给赵超仔细地分析了他的推测,只略过了李治烽的家书不提,最后赵超点头道“知道了,你说得不错。”

是年五月,聂丹率军在黄河南岸与匈奴对决,四战连胜,李治烽趁夜渡江,趁着朔月之夜发动了突袭。匈奴人丢盔弃甲,逃回延边。

这一下整个北方恐慌了,大安传来巴图亲征的消息,鞑靼铁骑出动,聂丹送回军报,请示朝廷。

赵超让聂丹着手准备渡过黄河,孰料就在此刻,却遭到了游淼的反对。

“这个时候,万万不可渡河”游淼道。

赵超道“千载良机就在此刻,巴图的军队还没有南下,只有这个时候全军渡过黄河,才能把握机会,与巴图决战”

游淼只觉事情一路发展得太顺利,这不是一个好兆头,答道“此一时,彼一时了,要进军蓝关,就势必引起高丽与犬戎的警觉,万一所有胡族联合起来,局面只会陷入泥泞”

“按参知大人的意思。”李延问道,“该怎么办陈兵黄河”

游淼也拿不定主意了,朝臣各执己见,有人认为不宜冒进,须得在黄河整兵,有人则认为都到了这个时候,再不进取,反而是坐失良机。

赵超道“退守黄河,等待鞑靼军南下,势必又成两相对垒的阵势,这次北伐不就是为了打破这个僵局么”

游淼沉吟片刻,而后道“如果犬戎、高丽意识到了危险,与鞑靼联合起来,我军将陷于被动之中。”

平奚道“李治烽将军不就熟悉犬戎的作战套路么”

“可他没有兵力去应付达列柯的军队”游淼皱眉道,“各位该不会觉得,犬戎军对阵李治烽的兵,达列柯会自己退兵吧”

朝臣们都极其头疼,一直站在旁边不声不响的唐晖却开口道“巴图不足为惧。”

游淼也知道巴图不足为惧,贺沫帖儿死后,如今的鞑靼,已无人能搦聂丹战威。但凡事都没有绝对,万一鞑靼出一个年轻将领,只会打乱所有的布局。现在渡过黄河后,还面临着三线作战的可能。

“一旦渡河。”游淼认真道,“就意味着辎重,粮草都将遭遇极大的挑战,河北作战与中原地区,不是一个概念,我想各位早就知道了。”

“所以呢”赵超道,“陈兵黄河一年等待来年春天再动”

游淼叹了口气,朝堂上无人说话。

游淼又道“陈兵黄河,是最保守的办法,拖上鞑靼一年,说不定北方三族,外加五胡逃兵,自己就将爆发内乱。北伐不是要复仇,仇恨只会蒙蔽所有人的双眼,我们的目的,是止战。人死已矣,在无数年后的未来,不能再发生战乱,”

赵超也累了,沉默地听着,游淼拿不出主意来,只得说“暂且押后罢。”

于是群臣散朝,游淼回到政事堂内,面对一堆文书,早在出征前,巴图与高丽的联盟他就想到了,而达列柯的应对,他也想到了。所有事情八九不离十,唯独没有料到的,是巴图的亲征。

于情于理,这个时候巴图都不该亲征,巴图未曾娶妻生子,也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就算他勉强能打仗,又怎么会是聂丹的对手游淼听到巴图率军的消息时,隐隐约约就猜到了鞑靼的内乱。

贺沫帖儿虽然死了,但格根派系还在,巴图说不定也不想亲征,但局势所迫,他必须建立战功,才能服众。而格根,则说不定正在等着看他狼狈逃回大安的下场。

聂丹若渡黄河北上,这场仗要赢是十拿九稳的。然而等到聂丹赢了,接下来的局势会变成什么样游淼最怕的就是鞑靼一撑不住,格根即位,同时获得犬戎与高丽的支持,到了那个时候,天启军就将陷入苦战之中。

按游淼的策略是先瓦解掉犬戎,再解决掉鞑靼,如此高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