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玖儿久酒)_第32章 钢铁与火器(1 / 2)_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32章 钢铁与火器(1 / 2)

东宋蓬莱大陆煤山城

  因为之前东宋朝廷在这里挖掘了大量的煤矿,而且经过不断的勘探发现这里不仅有大量的煤矿,还有不少的铁矿。

  所以东宋朝廷将煤山城设为军器城,大量的武器工坊被迁到此地,煤山城也由东宋朝廷亲自派人监管。

  这天煤山城内,负责监管煤山城的都使魏林正在与一众工匠在空地上围在一个炼铁高炉旁。

  他们正在研制一种新的炼制钢铁的方法,只见一众工匠将经过细致地选择后的铁矿石,在除去其它杂质,然后将其破碎、磨粉、烧结后投入高炉冶炼。

  投入高炉后,工匠们一边操纵高炉,一边耐心的等待高炉中的铁矿石发生反应。

  炼铁最主要的设备就是那个高炉。炼铁时,将铁矿石、焦炭和石灰从炉顶由上而下加入,同时将热空气从进风口由下而上用风箱鼓入炉内,在高温下,后应物充分接触反应得到铁。

  魏林看着工匠们为其忙活,他自己也很在意,因为前不久东宋朝廷给他下达了一道命令,让他带领工匠研发一种新的炼钢法。

  之前东宋朝廷都是使用灌钢法来炼制钢铁。灌钢法是我国古代炼钢技术上的卓越成就。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发明了。

  在宋朝的时候,已经流行于全国了,并且有了创新和完善,于是乎便成为宋朝主要的炼钢方法。

  “灌钢”一词便是首次出现在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中。

  而现在工匠们则是采用了一种新的炼制方法,不再用大的炼钢高炉,因为大高炉炼制太过于费力。

  他们将高炉改小,采用小高炉法炼钢,柅椐他们的设想,这种炼钢法比之前的炼钢法更容易使用和推广,而且不仅成本可以降低,产量也会比灌钢技术更高。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众人看到炉内矿石已经完成反应,铁水下沉到炉底,矿渣浮于其上。

  “差不多了,快点把铁水弄出来吧……”一个工匠看着高炉内开始变了颜色的火焰。

  之后另外一个工匠用力板开出铁口的挡板,将铁水从炉内放出,铁水被引入一个之前准备好的模具中。

  工匠们将铁水冷却后,形成一条条的钢条。

  “大人新炼的钢铁已经出炉了。”工匠们向魏材汇报道。

  “新的钢铁硬度和韧性怎么样?”魏林问道。

  “大人,还没有进行测试。”工匠们回答道。

  于是魏林让工匠们拿钢条进行测试,只见工匠们拿着钢条与铁块剧烈碰击,经过数十次碰击后,钢条依旧没有什么事情,只是在上面有一些划痕,有些钢条虽被折转,但很快便恢复了原样。

  经过测试这些钢条的硬度和韧性都很高,特别是硬度。

  东宋朝廷之所以让魏林想办法让工匠们研发一种新的制钢技术,就是为了可以做出硬度更强的钢铁。

  随着东宋朝廷火炮在军队的运用逐渐增多,有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火炮在宋军使用时经常炸膛,这个问题严重威胁宋军的作战安全,如果在作战中火炮突然炸膛,后果不堪设想。

  后来经过东宋朝廷工部和科技院的共同研究和测试,终于找到了火炮炸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