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玖儿久酒)_第32章 钢铁与火器(2 / 2)_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32章 钢铁与火器(2 / 2)

  “陛下,火炮之所以会炸膛,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是因为用来铸造火炮的钢铁硬度不够,而且之前用的炼钢技术无法炼出硬度更强的钢铁。”工部大臣向赵文海汇报着。

  为了可以保证火炮的使用,赵文海便下令让煤山城的魏林想办法研发一种新的炼钢法。

  为什么东宋不用铜来铸火炮,因为东宋朝廷现在还在用铜钱,其次虽然铜铸火炮比钢铸火炮好一些,但也是炸膛的,且成本更高。

  之前东宋朝廷一直在用铜铸火炮,但想降低成本,故而选择用钢铁来替代。

  魏林将工匠们制作的钢铁上交给东宋朝廷,工部拿到钢铁后,用这些钢铁重新打造了一门火炮。

  在在东宋工部校场上,赵文海与一众大臣站在看台上看着火炮测试。

  只见火炮手将火药装入炮内,又将炮弹装入里面,然后用火把火燃引线,只听“轰”的一声,火炮发射,直接打出了两三百米。

  “轰!轰!……”又接连发射了几次,那火炮都没有炸膛。

  “陛下,看来是成功了。”身边大臣向赵文海说道。

  “嗯,多造几门试试。”赵文海说道。

  之后数十天,工部又造了几门火炮试发,都没有什么问题。

  赵文海了解后,下令用此方法炼铁,并推广全国,并下令奖赏煤山城的工匠们。

  解决火炮炸膛的问题后,工部又开始了对火炮新的研究。

  之前的火炮太重,太大,根本不能移动,很不灵活。

  所以工部打算打造一门小一些的火炮,可以随军队随便移动。

  新的炼钢方法推广后,大大的减少了东宋用铁的成本,而且新炼的钢铁比之前的铁器更好,这大大的有助于东宋各地的开发。

  随着火器的改进,东宋军队逐渐形成以火器为主。

  东宋的中央控制军队,形成以火枪手为主,长矛盾牌手可辅,另外配合火炮,更于骑兵,因为东宋大部分在海上,蓬莱本土不易被攻击,所以每一支军队也只是单简的配了几百人轻骑作为探哨。

  毕竟我们都已经有如此强大的火枪和火炮,那些骑兵根本近不了身。

  这种思想在东宋军队流传,而且兵部尚书罗任洲也是为对付骑兵做了防备。

  那就是火枪手在长矛手和盾牌兵后面,运用长矛不让骑兵近身,火枪手只需要在后面输出就完事了。

  在这种思想下,东宋朝廷便放弃组织骑兵了,至于去追,对不起根本不去,毕竟只要打下来对方的城池,根本不用管骑兵。

  东宋的海军也是大量装备了火器,在战船上安装大量火炮,东宋海军逐渐放弃两船靠近肉搏的方法,毕竟远程火炮射击他不香吗?

  东宋军队在此后迅速火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