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抵达长城的消息经由驿吏传入大梁,并不是作为重大事件,而是静悄悄地传递的。所以当驿吏将相关简牍传入大梁门时,也只是简单地进行了登记。早朝后,这个消息掺杂在其他简牍中一起交到魏王那里。
在魏王即位初期,魏国的魏相是沿袭前朝的魏相魏齐。魏齐由于得罪了士子范雎,范雎更名改姓为张禄,几经波折,成为秦相,要向魏齐复仇。魏齐只能逃出魏国。魏齐被赶走后,魏王没有任命新的魏相,魏国政事一般就交由宫中的侍中们来处理,他们将各种事务整理好后,上报给魏王和信陵君决策。魏王一般不出面,只由男宠龙阳君代他与信陵君商议决定,而且通常都顺从信陵君的意见。那时的魏王,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懦弱好色的昏君。
但这一切在信陵君窃符救赵后发生了惊人的改变。信陵君离开大梁的第二天,魏王于早朝后,任命龙阳君总侍中事,指挥着一群侍中处理政务,最后的决策完全由魏王决定,再由侍中交给各官司经办。一下子,魏王大权独揽,完全控制了魏国的政务。
信陵君椎杀晋鄙,夺取军队控制权。消息传来,魏国朝野震惊。在有心人的运作下,群臣纷纷上书魏王,指责信陵君。信陵君在魏国积累起的威望瞬间崩塌。而这时,魏王则表现出对信陵君的宽容:他压下了群臣的谏章,没有对信陵君采取任何惩罚措施。信陵君打退秦军后,命将军新垣衍将部队带回,自己留在邯郸。魏王不仅放任信陵君的门客前往投奔,还将信陵君的封地上的收成按时送往邯郸。信陵君在邯郸交结名士,接纳贤能,成为邯郸城内一大政治势力,赵王、平原君虽然如芒在背,但却无可奈何。
另一方面,魏王与韩、赵结盟,从两地收购了大批铁,同时招募韩地的铁匠,为魏国打造兵器。又抓住赵国久战虚弱的弱点,以大量的钱粮援助为代价,让赵国为自己夺回了安邑和河内南阳。安邑和南阳的回归,曾一度令魏国举国欢腾,上表歌功颂德的大臣一批接着一批。似乎魏国在魏王的带领下,迎来了中兴!
但在安邑之战后不久,秦王向各国派出使者,邀请他们到咸阳“观鼎”,几乎是明目张胆地要自己当天子,而让天下诸侯都臣服于秦国。这下诸侯们都安静了。秦国刚刚打了败仗,却变得这么嚣张,完全不合常理。是真有底气,还是虚张声势?这时最好有个愣头青出来挑事,公开拒绝观鼎,观察秦王的动静。但经过几个月的观望,诸侯们谁也没有出面。
当时诸侯的情形,力量最强的是楚国,与秦国仇恨最深的是赵国。但偏偏就是这两个最有可能挑战秦王的诸侯,竟然最先宣布自己将应约到咸阳观鼎。无奈之下,其他诸侯也只得纷纷服软,至少暂时不要和秦王公开翻脸。可是好巧不巧,观鼎前,黄河沿线下了一场暴雪,嵩山一线大雪封山,将魏国使臣挡在了嵩山之外。其实,如果魏使努一点力,完全可以按时赶到的,齐国使臣就是这样赶到了咸阳。但魏使偏偏拿使命不当回事,坐等大雪化了之后才启程,错过了秦王的祭天大典。魏使到达函谷关后,被秦王直接遣回,不许他入关,而且还公开发出诏令,要讨伐失礼的魏国。
如果魏国有意缓和,就应该立即遣使向秦王请罪。但魏王认为目下天气寒冷,不宜出使。决定等到开春后再遣使。而暗里则作好了作战准备,想要掂量一下秦军的分量!魏国自觉不自觉地当了那个愣头青,诸侯没有不愿意的,哪怕天寒地冻,韩王也遣使大梁,表示愿意与魏国结盟,共抗秦军。
眼看春天就要来了,魏王的心情也越来越糟。预想中出殽函、洛阳,沿大道而来的秦军始终没有出现。按理,这表明秦王不过是在虚张声势,应该是好事。但魏王不这么认为,他相信秦军的打击一定会落下的,只不过不知道落在哪里!
以前,洛阳是一个情报交流中心。四处行商的商人们,会把天下的消息汇聚到洛阳;而诸侯只要在洛阳派出暗探,几乎就能及时得到各地的动向。但自从洛阳陷入秦国之手后,往人前往洛阳探查情报的手段变得不太可行了。毕竟,以前洛阳是周天子的地盘,诸侯派人往周天子的城池,那是理所应当;而现在,洛阳成了秦国的城池,派人去洛阳打探情报会被秦人发现并拘捕,说不定还要杀头!而且在冬天,商人也不能走太远,最多远离基地一天路程,否则就要被冻死了;就算人能多穿些衣服,牲口也受不了。
在表面宁静,暗中惴惴不安的气氛中,龙阳君读到了长城诸将发来的报告:虞城被秦国占领,三位公子逃回。
令人悬心的消息看来是落地了:秦军打击的方向是虞,而不是大梁。这从某些方面来看是好消息,某些方面又不好。龙阳君立即袖着这只简牍,来找魏王,道:“秦人之所伐者,明矣,乃河北之虞!”
魏王心情复杂地接过龙阳君手中的简牍,略一阅觅。简牍上的文字非常简单:“腊廿日,虞为秦所破,魏公子风等三百口自虞入长城。谨请!”观之良久,魏王道:“不意秦竟攻虞!”
龙阳君道:“虞孤悬一隅,又新附,攻之固宜也。”
魏王道:“此其有余力耶,力竭耶?”
龙阳君道:“但观虞地攻守之势,则可知也。”
魏王道:“卿言是也。急令魏风等三人归大梁,其余家眷,各自归家。”
龙阳君立即出来,派使者驱车前往长城,令三公子放下家眷,立即随车返回。
从大梁到长城百余里,驱车一天可以到达。使臣赶在长城关闭之前进了城。长城诸将听闻有大梁使者到来,遂接到将军府中,并将三位公子也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