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内,张阳将铁管中的火药点燃,固定好之后点燃。
看着硝烟燃起,往内部放入一颗小石子。
一声炸响,铁管被炸起。
张阳上前查看情况,细铁管的内部已经被烧黑,石子分的并不远。
记下这一次的实验结果,张阳调整了用量,换了一根更宽的铁管。
华清池边,水车还在不断转动,婶婶正在教着小清清适应水性,扶着她在水中游着。
阳光照着这片小天地,很温馨。
李玥正在监考,这是骊山学派的规矩,每隔三个月都要进行一次考试,要检验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终于实验室的门打开了,张阳缓步走出,脱去外衣便跳入池中洗去自己身上,头发上的硝烟味。
女儿正在熟悉着水性,尽管小清清还很抗拒冰凉的池水。
本来还很害怕,见到父亲游了过来,小清清游到他身边,委屈道:“爹,我不想游了。”
张阳将她抱起来,放到岸边,“熟悉水之后,你就不害怕水了。”
小清清委屈地双手放在后背,而后扭头冷哼了一声。
县侯与公主养孩子也与其他人家不一样,这孩子从小就要熟悉水性,还这么小就要学会握笔,书写。
尽管她学得很慢,但比起其他人家的孩子来说,起步很早。
一直带着她的婶婶知道,其实她很聪明,很有天分。
只是看起来与寻常人家的孩子一样。
孩子们的考试终于结束了,小武和徐慧收好一份份试卷,将其整理起来。
李治搁下手中的笔,他对自己的答题很满意,他见到姐夫在华清池中游着,大声喊道:“姐夫,我也要游。”
这就是孩子,看见大人游得欢快,他也要游。
一旁的照料的宫女还未开口讲话,李治已经脱去靴子与外衣,纵身跳入池中。
他欢快地游着,张阳皱眉看他,“以后,晋王殿下来游泳一定要做准备运动。”
李治从水中抬起头,咧嘴笑着,“姐夫说的准备运动是什么?”
“就是活动活动筋骨。”
不多时一旁的小熊也入了水中,跟着李泰一起游。
这头熊的水性很好,李泰怎么都没有它游得快。
它游泳的样子很不好看,倒是在水中活动自如,这要是将它养在曲江池,那曲江池中的鱼说不定就要被它抓完了。
若是让孩子们举办一场游泳比赛,说不定媳妇也能接受游泳了。
在古人的认知中,游泳就是洗澡,没说游泳也能健身这么一项。
和李治一起走上岸,张阳问道:“晋王殿下觉得游得如何?”
李治目光看着上了岸正抖索身上毛发的小熊,“如今比不过它,将来一定可以赢的。”
小熊抬着高傲的头,没有将眼前这个小子放在眼中。
徐慧和小武,还有李玥开始给孩子们批阅的试卷。
李丽质也成了孩子们的小老师。
李治的成绩意外的好,这孩子在数理方面有很好的天赋,一道赛马算前后道终点的时差题,用类比的方法倒是给他算出来了,作答的很不错。
经过这一次的考试,孩子们的学习任务也告一段落了。
闲着的时候,张阳带着孩子们在田地里劳作,这个时节是村子最悠闲的时候。
村民们也没有太多繁重的劳作。
又有两个年满二十岁的男子与女子,她们在村子里举办了一场婚事。
婚事总是能够给人带来喜悦。
华西的秋雨飘了几天便停了,今天松赞干布又来了。
张阳让孩子们自己搭建着沙盘上的小家模型,独自一人来到村口见松赞干布。
见了天可汗之后,客居长安城的吐蕃赞普还能出城游玩,倒是稀奇。
村口,张阳打量着,“赞普在长安城这些天住的可还好?”
松赞干布穿着一身唐人的衣服,坐在一块石头上,“朝中照顾的很好,不用县侯担忧。”
张阳与松赞干布的年纪相仿,俩人站在一起,这位县侯穿着简单朴素,像极了一个乡野之人。
反观松赞干布穿着有模有样,发髻用折上巾裹着,颇像一个地道的唐人。
“我倒是惊讶,他们竟然会让赞普出城?”
松赞干布眼神示意一旁的一队官兵,“不仅仅可以出来,还能打猎游玩,甚至有人护送。”
他能这么说多少有点讽刺的感觉。
来到长安城后就被天可汗监视了起来。
松赞干布笑道:“就连何时如厕,天可汗都一清二楚。”
张阳啧舌道:“我以为天可汗会将你软禁起来,原来是怕人一直盯着。”
他不可置否地笑了。
把人关起来就行了,就算是不出长安城也可以,既不限制人家的自由还要一直监视的。
一举一动都要禀报,这天可汗多少有些变态了。
不过在长安一直有吐蕃人的眼线,这些眼线盯着长安城的动静,但凡对吐蕃有所局势,这位赞普都会收到消息。
就连自己在朝中遇到的事情,这位赞普也都清楚。
虽说也不是什么机密的事情,但被远在西方的吐蕃人知晓,多少让人有些心里不舒服。
松赞干布打开水囊喝下一口酒水,“之前你请饮酒,这一回还你。”
张阳摆手道:“当初与赞普饮酒已是破戒,现在不想再喝了。”
一手拿着水囊,这让他有些错愕,缓缓收回手,松赞干布将水囊的木塞子塞上。
“看来你与我之间还是做不了朋友,你是唐人,一直都是,你站在天可汗的立场对付吐蕃是对的,就像你所言,我将外交院在吐蕃所做的一切告知了天可汗,但天可汗没有对你任何责罚,只是下令让许敬宗行事收敛,呵斥了他与张大象俩人。”
关中入秋了,可在午时依旧让人燥热难安,松赞干布低了下头,“你是大唐的臣子,我是吐蕃的赞普,想来我们只能是对手。”
他很失落,失落的是张阳是天可汗的重臣。
松赞干布与以往的吐蕃赞普不同,他是少有的崇尚智慧,喜欢看中原书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