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我终于到家了。雪芹,这就是我们的世外桃源。我将幸福地终老在这里,感谢上天!”面对着黄叶村的这间草屋,思玉发出由衷地感叹。
看着思玉表姐那幸福的样子,曹雪芹内心却滋生了一丝酸楚,他是为自己不能给思玉表姐带来恬静安逸的田园生活而愧疚。
“只是我不能让你过上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我手脚齐全,还担心不能养活自己吗?我已经不是李府上的千金小姐了,我现在是什么活儿都能干。”
“我怕你再跟着我受苦啊!”
“受苦?哈哈,连死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苦受不了?”
“话是这样说,但是我一个男子汉不能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那还算什么男子汉?”
“什么是男子汉的责任?有人安邦,有人治国,有人生儿育女,还有人著书立说,不平则鸣。屈原有《离骚》,司马迁有《史记》,这就是承担了男子汉的责任,你就好好地完善《红楼梦》吧。”
“多谢表姐,霑儿必将殚精竭虑写好《红楼梦》。”
“你这样做才是我的好弟弟,老太君没有白疼爱你;你也可以无愧于曹家的祖宗了。”
思玉的话让曹雪芹很是感动,一位女子难得有如此的胸襟与见识。
曹雪芹把思玉视为同道知己,他很虔诚地请思玉为《红楼梦》提出批评。
思玉无异是《红楼梦》最权威的批评家,是最忠诚的读者。没有谁能像思玉这样投入真情地去读《红楼梦》。除曹雪芹之外只有思玉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书中的人与事,只有思玉能够拨开那一层迷雾看到真正地“花”开“花”落。
在《红楼梦》中思玉找到了昔日的时光,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有时真如同又回到了兄弟姐妹身边,与他们一同喜怒哀乐。每次读《红楼梦》都会亲临其境般发出由衷地感叹。
“这个‘英莲’名字倒是好听,那命运却不好,真是‘应怜’啊!”抬头看看曹雪芹思玉又说,“在苏州你说‘把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知情者看来,真事没有隐去,只是实话假说罢了。我们这一大家子儿女哪一个不是‘应怜’啊!这甄家祸起元宵节后,抄家之祸(指曹家被抄)我记得是在元宵节前。”
曹雪芹点点头,脸上的表情很是沉重。
思玉顺手在书上加了注:“好防佳节元宵后。”
思玉说:“把元宵前改为元宵后是有意为了模糊知情者?”接着写道:“前后一样,不真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
“你这样一批岂不全都露了真面目?”曹雪芹问。
“如果一点儿眉目也读不出来,你这《红楼梦》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样一批就是为了真真假假,就应让看客能探究出一些真事来。”
“即使这样,众多看客也难免雾里看花啊。”
“说心里话,我真想把假语剔去,让真事浮出,无奈啊无奈!元春省亲一事,实实在在是写康熙爷南巡吧?”
“这一点你可不能点明啊!”曹雪芹加重语气说。
“哈哈,我是疯子吗?”思玉看着曹雪芹那吃惊的样子,笑了。
曹雪芹说:“不是我杞人忧天,实在太残酷了,不得不防啊。”
思玉点点头:“这我知道,我会有分寸的,我也是大难不死之人。”
曹雪芹会意地点点头。
曹雪芹回黄叶村之后,他的朋友们都来过黄叶村,只有敦敏因公差外出没来,托敦诚带来了一封信,表示慰问,并且派仆人送来酒、肉、米。
曹雪芹对敦敏除了感激之外还真有些思念了。听说敦敏已经回到京城,曹雪芹决定去拜访。
敦敏住在北京内城西南角太平湖畔的槐园。
古人这样描绘此处景色:“平流十顷,地疑兴庆之宫;高柳数章,人误曲江之苑。当夕阳衔堞,水影涵楼,上下都作胭脂色,尤令过者流连不能去。”(震钧《天咫偶闻》卷二)
几场秋风几场秋雨,西山的黄叶已经开始飘零。
选了一个没有雨的日子,曹雪芹便从西山去了槐园。
敦敏一见曹先生来访,自然是喜不自禁。
“先生这次来可要多住些日子。”敦敏说。
“明天是个好天,我就回去吧,你还有公事,到冬天空闲了我再来。”
“我把公事已经安排妥了,特意抽时间陪先生的。”
曹雪芹笑笑说:“冬天空闲,有的是时间嘛。”
“先生,看样子今年雪要大,冬天不方便。”
“哈哈,这你又错了,那才是喝酒的好天气。外面大风吹雪,屋内围炉一坐,酒温得热乎乎的……哈哈,我想着都美。”
“先生又忘了,你不是喜欢踏雪寻梅吗?雪天,我们还是到黄叶村去好。”
“看样子你一定不想让我走了?”
“当然了,好久没有与先生交杯换盏了。这一年多了,总是思念先生,想先生的教诲。你今天来了,我怎么舍得让您走?”
“好,恭敬不如从命。”
“这就对了,这里与黄叶村一样都是你的家。”
“雪芹我交了你和敦诚这样的朋友,真是三生有幸啊!”
敦敏忙说:“先生,这话应该是我兄弟俩说,先生是我们的师长也是挚友。”
“彼此彼此,人生得一二知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