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八识’中,后面‘三识’的关系,就像这做菜一样。你们可以把“阿赖耶识”看成是食材,把‘末那识’看成是厨师,把做成的菜品,看成是‘意识’。”
众人看着眼前的浮雕,陷入了思索,前“五识”都有对应的身体器官,很好理解。而这后面“三识”,都是抽象的存在。
“意识”还相对来说好一点,因为,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提到。比如,对于陷入昏迷的人,人们会说,看他还有没有意识。
或者,参加一场竞技比赛,人们会评价参赛队员,有没有进攻意识和防守意识。这个“意识”,既像是大脑思考的结果,也像是心里真切的想法。
故而,用那个既像大脑,又像心脏的图形表示,就显得还比较形象。然而,正如牛尔顿所说,“意识”相当于做出来的菜品,那么,既然是菜品,它就是最终的结果。
“难怪‘舌识’的课程被放在中级学院进行,原来是为了让我们更形象地理解,后面三识的关系啊。”四郎想道:“但毕竟这三者不是做菜,虽然也相对形象,但还是很难理解,后面三识具体是什么。”
其他学员和四郎一样,也是似懂非懂。一群人问道:“牛老师,您能说的再具体点吗?”
见学员提问,牛尔顿左手抱在胸前,右手摸了摸下巴,思索了片刻,说道:“你们看过各种剧目吧?这样说吧,意识就相当于登台表演的演员,末那识更像是一个导演,他决定着意识的具体呈现。”
“而一场剧目,是需要剧本的,阿赖耶识就相当于一个,装有各种素材和剧本的仓库,这些剧本的创作,需要素材,素材则来自于前‘五识’获取的信息。”
听到牛尔顿的陈述,一幅完整的剧目制作流程,呈现在四郎眼前。虽然比刚才烹饪的比喻更形象了一点,但他还是觉得理解的不够透彻。
觉察出了众人未打消的疑惑,牛尔顿继续说道:“比方说,有一个苹果,你用‘眼识’看到它是红色的,你用‘鼻识’闻到了苹果的果香,你用‘耳识’听到了咣当一声,它掉到了地上。你伸手去捡,触摸它时,‘身识’感受到了它是一个圆的形状,然后,你咬上一口,‘舌识’告诉你,它时甜的。”
“这一套流程走完之后,前五识所有获取的信息,都会被存进阿赖耶识中。等到下一次的时候。你遇到一个榴莲时,末那识就会从阿赖耶识中调取信息,分辨他是不是苹果。”
“分辨完之后。它会指导意识。该怎么处理这个榴莲,末那识要是从阿赖耶识中获取你不喜欢吃榴莲的信息的话,它就会告诉意识,让你远离榴莲。”
“当然,这是没有任何干扰,是最本真的表现。要是你为了某种目的,强忍着去吃那榴莲,那又是另一个调取、决策、呈现的流程了。”
“老师,您说的是潜意识吧?”一棕色头发蓝色眼睛的学员问道。